
10月初的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,山间清风裹着村民的问询声,在错落的民宿与文化礼堂间回荡。一支由文化特派员带队、大学生组成的“云上叶语调研团”正穿梭在村落中,把数字化服务送到村民身边,一场“接地气”的数字赋能实践正实时上演。
“小同志,你看我这抖音号注册好几天了,可怎么把民宿房间和自己家晒的黄精、泡的杨梅酒挂上去呀?”在悦杰民宿院里,65岁的民宿主人攥着手机,凑到必威体育betway888大学生崔文博身边。她指着手机屏幕上的抖音主页,语气里满是期待,“之前在网上看年轻人用手机直播卖山货,我特别羡慕,现在也想试试,让更多人知道咱家的民宿和特产黄精。”
悦杰民宿主人的困惑并非个例。上叶村留守老人多,村中的民宿多是老人在村中线下经营。许多像悦杰民宿主人这样的中老年经营者,虽有数字化宣传需求,却卡在“会注册、不会运营”的环节。而云上叶语调研团的“一对一上门辅导”正好弥补了村民数字素养不足的缺陷,满足了村民想要扩大宣传的需求。
此外,一部分大学生在文化礼堂大厅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体检设备,并教学村民如何通过“云上中医”实现远程问诊,帮助了中老年村民熟悉数字化设备,尽力守护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。
在村文化礼堂会议室,志愿小组在给老年村民集中培训智能手机的使用。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章宇凯表示,这场数字赋能实践不仅是“教技术”,更是“暖人心”。之前有位老人说“自己家孩子教过一两遍了,但还是不会用”,大学生经常入村指导以后,现在学会视频通话了,每周都能跟孙子聊天了。他感慨,只有让老人“敢用、会用、想用”智能设备,才能真正打通乡村数字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,让数字技术变成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便利。
文化特派员衣莉芹介绍,“除了进村入户现场指导村民开通和运营新媒体平台账号,我们大学生志愿组还在运营上叶村公众号,集中推广村里的文旅业态及活动。另外,根据村民们的宣传意愿,下一步计划定期开展大学生直播乡村特产活动,多渠道推动村民共富。”
这场文化特派员与大学生携手的赋能行动,不仅为乡村注入了数字活力,更探索出“人才下沉+需求导向”的乡村数字化建设新路径。未来,这样的实践将继续扎根乡土,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更多乡村百姓,为未来乡村建设写下生动注脚。
——发布于2025年10月28日《农民日报》
https://newapp2.farmer.com.cn/share/#/news_detai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230145&cId=0&tencentShare=1&tencentShare=1&tencentShare=1